追念恩师梅曰强先生(杨春薇)
添加时间:2009/4/20 12:43:46 点击率:5182
家父好琴,巧得明代良琴一张,因而我与家妹秋悦从此与琴结缘。故乡镇江虽为江南小城,但南北琴人却经常往来与此,使得我们从小结识下许多琴人,并在他们的熏染之下受益非浅,广陵派第十一代传人梅曰强先生便是其中一位。一九八九年,我和秋悦正式拜梅先生门下学习琴艺。两年中,或我们去到先生南京家中,或梅先生亲到镇江小住,弹琴说道、游曆山水、品尝美味,每日清晨先生的琴声伴随我们醒来,这是一段难忘的日子。之后的十几年里,我和秋悦皆因学业的原因离开江南,来到京城;先生也移居扬州,与先生亲近的机会越来越少。 然我们与广陵琴乐,与梅先生却结下了不解之缘
离先生故去已两年有馀,而每忆起先生,总有如家中慈祥老者般的温情在胸中荡漾。今天,先生晚年最后的琴乐录音即将出版,编者嘱托我写些文字以作纪念,我却不知如何起笔!一个活脱的生命又如何能在只字片语中交代!现仅集我与恩师交往中的一些点滴感动,勉强成文。
俗雅之间
先生出生于一般平常家庭,年幼为遗腹子,母亲早亡,跟随姑母生活。家境贫寒,做过码头搬运工、在江上弄过船。建国后,梅先生在南京第二机床厂工会干统计及美工,直到退休。由于对古琴炽烈的爱,却使这样一位平常的工人,与人们崇尚的“阳春白雪”——雅文化的代表之一古琴结下了一生之缘,并成为一代琴师。
梅先生之琴承广陵琴统,得广陵琴派第十代琴师刘少椿先生真传。其琴乐风格以广陵派的“绮丽细腻、跌宕多变、刚柔相济、音韵并茂”为主,兼受金陵派、浙派的影响,讲究音正韵和,音乐清远、古穆、自然。聆听先生的琴声,有《樵歌》诉隐士山林放歌、振衣千仞之豪情与古朴、自然的山野之趣;有《平沙落雁》移高士静逸、恬澹之情;有《梅花三弄》写梅花沁心、高古遒劲之风;有《忆故人》达思友之深情;有《普安咒》追静穆、朴素之境……每首琴曲在先生心中皆传于手,畅神入微,已入化境。晚年,其乐超于琴人常求的情韵之外,每抚琴,使听者皆有所悟。
而在梅先生的生活中,却交织着俗、雅之趣。先生教琴、弹琴之馀,喜欢美食、喜欢游曆、喜欢闲来打扑克。记得幼时和先生学琴,是且学、且游、且玩,不觉乏味,回味无穷。学生们也与他无拘无束,吃住在一起、玩乐在一起、弹琴在一起。先生是个可爱的老人,他随缘、达观、欢乐及乐于俗的情性影响着他身边的所有弟子。
琴声?心声!
先生一生爱琴,以琴广结天下逸士。弹琴是他的享受,也成为他的生活。活在“琴”中,是先生一生的生命状态。青年时他在江上摆船,一天的劳累,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夜来抚琴一曲;为求琴艺四处拜师,在他常与我们说起的学琴故事中,点点滴滴流淌着他与各位老师之间的深厚情感。
人若以琴名世,便有后学从之。常人或择徒而教,或打开门庭广收弟子,然大多是由弟子登门求“学”。可偏偏梅先生却不同一般,愿意登弟子家门求“教”。在先生生命的后二十多年中,他为教琴、传徒从南京移居到广陵派发源地扬州,专心培养后学。更为教琴曾经客居过江苏镇江、徐州、广东惠州、香港、江西九江、东北沉阳……二十多年间,先生教授中外琴生百馀名。
在七十多岁高龄,先生专门赴北京,筹划编写一套较完整、系统的当代广陵琴派琴谱传之于世,使广陵琴韵传之有统。后因身体的原因未能如愿。二零零三年七月,先生病危,在病榻上,从各地赶来的学生们给他提前过了一个生日,而先生的最后一个生日愿望,却仍是宏扬广陵琴乐!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应景之词,而是一个一生爱琴的老者用一生的生命活出来的心声!
今天,先生的遗响即将出版,聆听着他的琴声,先生如坐眼前,想来他“以琴传心”的心愿即将达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