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琴记
添加时间:2009/9/2 15:38:53 点击率:8358
扬州寻琴记
——炼魂子
一、抚琴仗剑梦中吟
从小学古文,知道俞伯牙摔琴谢知音;读三国,知道诸葛亮空城门楼上弹琴退敌。后来古书看多了,琴棋书画几个字看腻了听腻了,但是这琴到底是什么样子,仍然没有感觉。也不知道“高山流水”究竟高深几许,居然那么多有学问的人听不懂,只有个砍柴的钟子期听得明白。
不管怎样,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和琴拉上关系,甚至连追究它到底外形怎样、琴声如何的愿望都很淡。
感谢金庸先生,《笑傲江湖》里面的一曲琴箫合奏让我一下子贴近了琴,贴近了箫,而且几乎立即喜欢上了这两样乐器,似乎真正的大侠少了这两样东西,就和少了红粉知己一样缺了些什么。
伴爱侣、携琴箫、仗剑行侠天下,曾经是我当年的梦想,或者叫幻想,尽管这时候我仍然不知道琴到底是什么样子。
时光荏苒,忙忙碌碌,终于在电视上看到了琴,也常常可以聆听到美妙悠远的琴声了,但是依然没有想到有一天,自己会学琴,会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琴。喧嚣而疲惫的人生没有给我那份闲情逸致,我曾经错误地以为,在当代这样的生活节奏里它们已经属于过去。
直到经过了人生的沧桑惨痛之后,一切忽然都安静了下来,静得可怕。高楼大厦、车水马龙、花花世界虽然依旧近在咫尺,却似乎和我隔着厚厚的玻璃一样,只见其影,不闻其声。
我顿悟:当你的心淡泊下来的时候,奔腾的江河是安静的,咆哮的大海也是安静的,它们已经奔腾咆哮了千百万年而一成不变,正如千万年巍然耸立的高山。
于是我想有一张琴,我想在对琴的研习和自娱中陶冶我的心,锻烧我的魂,让它们保持这份安静。
11月28日
二、人到中年欲弄琴
首先要决定是否买古琴。
我希望买一种我和妻子都能用的民族乐器,并不是一开始就决定了买古琴。我们重点考虑是否适合我们这个年龄来学,是否能让我们得到乐趣,没有考虑学成什么样子。很快就有了初步的想法。
妻子多年前弹过扬琴,因此当时扬琴处于首选地位;另外古筝在乐器店里铺天盖地,朋友们也竭力推荐它,所以成了第二选择;而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古琴则仅仅排在了第三位。这让我感到有些沮丧,但是我决定不表露出来,还是搜集更多的信息再说。
十月份开始,我先后到金陵东路去过多次,打听各种乐器的价格,了解有关的知识。也在网上搜索到了许多有用的信息,并且在相关的论坛上向网友们请教,渐渐对这几种乐器有了一些了解。
最终我说服了妻子,因为我找到了非常充足的理由购买古琴: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,无论是少年还是老人,都适合弹奏这种乐器。如果一个喜欢民族文化的中年人为了自娱自乐、陶冶情操而学一种乐器,还有比传承了三千年的古琴更加适合的乐器吗?
当然当然,笛子啦、葫芦丝啦、洞箫啦、琵琶啦、二胡啦,还有马头琴、冬不拉什么的,都是咱们民族的好东西,我没有贬低它们的意思。您要是弄一套编钟挂在家里敲得山响我还万分敬仰呢。
可我不是特别喜欢古琴嘛,特别夸它几句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,您也可以夸您的冬不拉嘛。
11月29日
三、敢问芳踪何处有
接下来的任务更重,因为要决定在哪里买琴、买什么档次的琴。古琴不像家电,不是找个大点的商场,选个知名的品牌就行了,里面学问不少。
从我们陶冶情操、自娱自乐的目的和已经人到中年的现实做为出发点,国宝级的唐宋古琴就算了,白送我也不敢要,还是让博物馆继续保存比较安全。古董级的明清古琴和收藏级的现代高档琴动则上万上十万上百万,摸摸口袋也就算了。研究来研究去,只有大众化的中低档古琴比较适合我们。
分析一下市场行情,乐器店的厂家琴最便宜的一千出头,淘宝网上最低的有八九百块的,稍有名气的斫琴师那里最低也要两千五以上,名气很大的斫琴师如“南马北王”的琴没有低于五千的。听说古琴老师一般也会推荐古琴,价格似乎也在两千以上,因为打算自学,所以这个渠道不拟考虑。
所以到底什么叫中低档琴也颇费思量,不知道照根据什么来算。后来在网上调查研究多日,琴友们04年的老帖子都被我翻了个底朝天,发现所有的琴友异口同声地排斥厂家的琴,更别说千把块的东西。
所以我迅速调整了思路,按照琴友和专家们的说法,打算买一张“可用”的琴。这样一来,一张低档的可用的琴应该至少在两千以上了。鉴于上海的乐器店一般没有人会古琴,连调好弦这样的要求他们都无法满足,一窍不通的我只能毫不犹豫地把它们排除在选择之外了。
在这期间,我在论坛上认识了一位网友,昵称“飞虫虫”,大概是石家庄一位卖名家古琴的,我们在QQ上聊了很久。他没有竭力推荐他的琴,却为我解答了许多别处没有找到答案的疑问,也给了我许多好的建议。当时我真打算到石家庄去,顺便旅游一下也不错。后来考虑石家庄还是太远,而且也不是旅游的好地方,便把目光投向了上海周边的江浙一带。
网上有许多斫琴师的信息,很快我注意上了扬州。马维衡的名气大,琴也比较贵,我只好割舍。另一位斫琴师张玉新的名字也很眼熟,回头重新研究了一下给斫琴师投票的帖子,发现张师傅在那里排名不错,许多人称赞他的琴,难怪名字眼熟。这里的投票结果虽然不一定绝对准,至少大概不差,我的心活动起来。
我把他的名字输入搜索引擎,发现了许多相关条目,包括他去年得奖的信息。也查到了他的网站“琢琴堂”,看看里面的资料照片什么的,感到比较可信。我对通过网络的交易一直比较谨慎,能发现许多条目,至少说明他确实有些名气。
这其实也是一个外行鉴别可信度的办法,如果别人告诉你某斫琴师或者某古琴老师很有名,你用他的名字一查,发现不过三两条,“有名”二字不就不攻自破了吗?
言归正传,根据琴友帖子提到的信息,张师傅的低档琴在2200元到3000元的样子,和我调整后的2000元预算比较接近,但质量相对有了保证。而且扬州多大的名气啊,“十年一觉扬州梦”,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,到那里旅游一次,就算不买琴,路费也绝对不会白花呀。
和妻子取得一致意见后,我拨通在网上查到的张师傅的电话。
11月30日
四、为得佳器尽诚心
张师傅在电话里说,他刚刚做好若干张琴,告诉我如果想要就尽快过去挑选。但是遗憾的是他这次的产品最低也是3000的,那种2200的要明年才会有。
事到如今,虽然支出一下提高了不少,但也还在承受范围之内,因此我们基本确定就买他的琴了。
对于没有一点基础的新手来说,要挑选出一把好琴确实不是一般的困难。我们固然可以信任老师、朋友、斫琴师傅甚至乐器店老板伙计的推荐,但是长了这个脑袋就是想事情的,长了双手就是做事情的,只要有一分可能,还是要尽量做一些准备。
尤其是上面提到的这些人和我们买琴的人立场可能不同甚至对立,怎么能全听他们的?
只在店里腼腆地摸过两次古琴、累计触摸时间绝对不超过一分钟的我应该是足够“菜”了吧?但是我还是要做各种准备。
除了发疯似的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之外,我还做了这样几件事:
首先是购买了一套李祥霆老师的教材和vcd(有朋友反对买他的,推荐了别人的,但是到书店都给忘了,呵呵),回来把相关的内容研究了一通,大致了解了琴的结构和各部分名称,总结了“可用”琴的标准,挑选我能用上的反复记忆。不抗指、无沙音、琴弦间距均匀等等大致明白也能用上,至于选择音色啦,鉴别音准啦,那功夫不是几天能修炼出来的,不做特别考虑。
其次我根据vcd学习了最简单的挑、勾等指法(这时候我才知道指法这个概念),准备到时候一展身手。平生第一弹就用于挑琴,爽吧?
再次我又和上节提到的“飞虫虫”在QQ上长谈一次,我说准备买张玉新的琴,他还连说张的琴错不了,又不厌其烦地解答了许多关于挑琴的菜鸟问题。其中他特别提到琴声不能“发空”、要有“琴声入木”的感觉、“仿佛琴声是从琴体上发出来的”之类的高见,着实让我咀嚼了好久,意思是听明白了,可到现在还是无法体会出来。
再再次我又专门研究了古琴的各种“式”,心里比较倾向于伏羲、神农、蕉叶、混沌等几种,准备到时候尽可能选个中意的款式。
再再再次就是给DC电池充好电(有旅游任务嘛)、与张师傅确认了到达时间和住宿安排、买好车票提出钞票准备出发了。
11月25日星期五上午九点,我和妻子从徐家汇乘车启程,四个小时后到达了扬州东站。
12月1日
下一节主要讲对扬州、张师傅及琢琴堂的初步印象。
五、深堂巧匠明清巷
年初我们在海南旅游,那叫处处陷阱、步步玄机,百般小心之下,还是上当好几次,先后被坑掉数百元。十月份到杭州本来感觉不错,一个骗子司机又害惨了我们,让我们损失了至少三个小时的宝贵时间,还生了一肚子的气。
扬州会怎么样呢?
出了扬州东站就乘上了一辆三轮车,因为有内部情报在先,我成功地和那位红脸膛的女子把价钱从四元讲到三元。看她不好意思地憨笑,我对这个地方放心了不少。
在东园饭店门前等了一会儿,就见远远走来一个人,一看就是张师傅了,和网站上的照片非常一致。
张师傅热情地拉着我们简单吃了顿便饭(下午事情还很多),然后就带着我们走小街钻小巷,来到他的家,也就是“琢琴堂”了。
“琢琴堂”是个工作的场所,和原来想象的雅致基本不搭界,不过几堵墙上挂满了的古琴着实引人注目,也就顾不上雅不雅了,毕竟所有雅的东西大约都是在不那么雅的地方造出来的。
张师傅在赶着给两张琴上弦,顺便教我有关的知识,可惜我基础太差,又被那么多古琴吸引着,没怎么听进去。
吃过他妻子准备的茶水,他又教我们基本知识,但是基于和上面同样的原因,我们的收获不大,兴趣也不大。尤其是小院里几位师傅在忙碌着,还有一台机器吵的厉害,让人定不下心来。张师傅兴致勃勃地带我出去看,原来那台机器正在粉碎鹿角霜,一位师傅正把成块的鹿角霜放进去。
在这种嘈杂声中学琴都没心思,何况挑琴?所以我们主要是把墙上桌子上众多吸引人的古琴参观一遍,有他自己斫的混沌式、蕉叶式、伏羲式、神农式、连珠式、仲尼式等十来种式样,还有什么桐木的、老杉木的材料区别,也有别人送来修的镶金嵌玉的高档琴和外形古拙的清、民国时期旧琴,当然还有刚刚打过鹿角霜、看上去又小又丑又可怜的半成品琴。
室内参观已毕,张师傅体谅我们初来扬州,建议带我们到扬州老巷子转一转,等吃过晚饭环境安静了再挑琴。
骑着他提供的自行车带着妻子上路,遥远的记忆被唤起,开始了怀旧之旅。这时我注意到扬州的一件怪事:带着人骑车不止可以走小巷,也可以走大街,即使是十分开阔、车流不断的十字路口,照样大摇大摆地穿越,所有人习以为常。
不知道这算不算新的扬州八怪之一。
扬州的老巷子可真叫古老,被他随便一指,这里是宋时的城墙,那里是清朝的民居,再那里是盐商的故居,几乎一砖一瓦,都记载着逝去的历史。
流连在狭小古旧、砖墙石路的巷子里面,一种时空倒错的感觉油然而生。
这种感觉倒和历史悠久的古琴很相配啊。
12月4日
六、素手轻丝唐宋音
晚餐照例是张师傅付帐,我争了半天也争不过,因为那酒店里老板伙计他都熟,他不发话就没有人肯收我的钞票。
既然我俩已经喝了大半瓶当地特产的白酒(听说我老家东北,他特意买了一瓶),他家那位各方面都很出色的贤内助和我妻子又很谈得拢,两个人一起劝我别争了,我也就顺势由他去。
席间张妻的一句话让我品味很久,她说他丈夫“喜欢做的事情和谋生的手段结合在一起很幸福(抑或是幸运?)”。我非常同意,可能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幻想着这种幸福而不能得吧。
地处深巷的“琢琴堂”晚上分外安静,张师傅夫妇分别忙碌着给待选的六七张琴调弦,我们在一边观摩学习。这时我们已经知道他妻子不久前也开始学习古琴,请她弹了一曲《秋风词》,感到非常好听。至于水平如何,我们菜鸟无法评价,只是感觉没有张师傅的指法娴熟,但抚琴的样子非常好看,比张师傅好看多了。
张师傅也忙多了,不记得他在几张琴上弹过整支的《阳关三叠》,反正后来看他精神明显倦怠起来,我们就拦住了他,因为这对我们挑选古琴没有多少帮助,谁让我们这么菜呢?
记得有网友善意地告诉我:如果没有任何能力分辨音色音准什么的,那就挑一只好看的吧。当时我在问“超级菜鸟如何挑一只箫”。
今天我比买箫的时候好多了,至少除了看看琴漂亮不漂亮之外,我还知道试试打不打板,抗不抗指,有没有沙音之类。妻子这时候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,她全力以赴地检查每张琴的十三个徽是否有突起凹下的现象,而且除此之外一概不管。
最后我们选中了一张妻子觉得徽位最平滑、张家夫妇认为音色最好、我研究半天也没有发现毛病的古琴,于是皆大喜欢。
唯一的缺憾是,我原来比较喜欢伏羲式,到他家见到实物后觉得连珠式和神农式也比较好看,但是最后选的是本来最排斥的仲尼式。
后来想了想也就释然,因为红黑相间的漂亮漆面冲淡了仲尼式的古板(我这么认为),也就化解了我排斥仲尼式的理由。
接下来我们讨论了其它相关的事宜,包括教材啦琴套啦这些赠品还有第二天返沪的时间等。我选了牛津面料的琴套,没有选那种古色古香的,因为那酱紫色大花面料实在让我不好意思背着它招摇。
当然还有对我来说最重要的,就是要求在琴底板上刻上我喜欢的琴名。他们一口答应了这个要求,但是婉言拒绝了在琴上做出制作者标记的请求,他们说只有高档琴才会在龙池里面留下特别的标志。
这时我做了一件极为愚蠢的事情,居然要求他用草书或者行书来刻字!至今想起来还觉得不好意思。
因为第二天我们计划在扬州游玩半天,九点多的时候我们就离开了他们家。顺便说一下,张师傅他们白天就已经给联系好了旅店,条件不错,价格也给了特别的优惠。
晚上我睡到两点醒来,就再没有睡着,手指时常比着“挑”的动作,满脑子都是那张尚不能说是属于我了的古琴。
12月6日
下一节要游览瘦西湖了,我觉得不看看会后悔的。
我指的是瘦西湖,不是我的帖子。
七、游罢瘦湖双双返
第二天,我们乘出租车穿过头天体验过的扬州旧城区,来到比较现代化的西区新城。我发现街道两侧的楼宇大多呈现出某种中国古建筑风格,大加赞赏之际,才从师傅嘴里听说都是最近改造的。
新改造的也好,中外游客到扬州是寻你那千年的历史沉积来的,要看现代的高楼大厦,难道会跑到你这里来吗?好在人们总算弄明白了这一点,亡羊补牢,未为晚也。
我们按照张家夫妇的建议先到扬州的著名的“冶春”去享受了一下扬州人津津乐道的早茶,各色小包子把我们的胃填得满满的,味道真的不错。
和其它旅游城市不同,这里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当地人,扬州人的吃文化略见一斑。
离开“冶春”的时候,我想起了半夜里发现的重大错误,急忙拨通了张师傅的电话,请他改用篆书或隶书刻字。好在他还没有动手,千钧一发之际总算没有酿成大错。
步行到瘦西湖南门不过十来分钟,比上海那种动辄乘车一小时的路程不可同日而语,这让我想起老家那座美丽的城市,和扬州一样,不必为出行发愁。
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瘦西湖。
尽管十月份我们刚刚到杭州游玩过,之后妻子还和别人结伴去过苏州,但是瘦西湖之美却让我们更加动情。那些菊花垂柳,那些小桥流水,那些亭台楼阁,是多么和谐地错落在闪电状折了两折的瘦西湖里,较之豫园大气开阔了许多,较之西湖又紧凑精炼了许多。
毕竟大江南北的园林景区见过了许多,如果仅此而已,还不能让我如此赞叹。
我特别喜欢她是因为她那份安静和与世隔绝,除了北边不太重要的一部分以外,在这片景区里看不到四周有任何高楼大厦,也听不到邻近街道车水马龙的现代喧嚣,她让你一下子就能体会到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悠远意境,正如我们喜欢的琴声。
回到“琢琴堂”,一切已经安排妥当,丰盛的饭菜正一道道地端上圆桌,我发现他们家烧的菜比饭店里面的好吃多了。
告别的时候到了,从此扬州城和扬州人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,男女主人殷勤地邀请:欢迎烟花三月的时候再来。
于是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琴,琴名——炼魂!
回到上海,站在徐家汇地铁站台上,我猛然注意到对面橱窗隐隐反射出我们幽灵般的身影,这是否预示着我们将有一颗新的灵魂?
12月8日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全文完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后记:寻来幽古炼新魂
诗曰:
抚琴仗剑梦中吟,
人到中年欲弄琴;
敢问芳踪何处有?
为觅佳器尽诚心;
深堂巧匠明清巷,
素手轻丝唐宋音;
游罢瘦湖双双返,
寻来幽古炼新魂。
全文整理于12月19日
原文转载自《中国古琴论坛》
http://www.chineseguqin.com/dvbbs/dispbbs.asp?BoardID=1&ID=4447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