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州行(一)
很久以来,在我的心目中,古琴已不仅仅只是一种乐器,而是一种文化、一种对友情的眷恋、一种绵绵不断的思古情愫。 小时候,记得父亲喜爱的文艺类节目有两样:一样是侯宝林说的相声;另一样,便是古琴了。每当收音机里播送这种古老乐器所弹奏出来的曲子时,就总能听到一些和古琴有关的故事。 不自不觉间,诸如“琴之言禁”、“琴士同在”、“圣贤抚琴以养心”、“君子御琴不离身”之类的古训,早已印入脑海。因为收音机里能听到古琴的机会实在稀有,所以偶尔听见的琴曲,在记忆中显得尤其珍贵。也正因为如此,工作之后送给父亲的第一件礼物,就是一台激光唱机和一套老八张古琴唱片。
扬州行(二)
九十年代初,一位交情甚笃的故友,因为一个十分不慎的决断而磨难消亡。在那段低迷而黯淡的时光里,开始习惯于打开录音机,反反复复听《十大古曲》磁带中的那曲《阳关三叠》,在无数个漆黑的长夜里,为故友送行。 读着王维的诗句,听着泠泠琴声,当口诵耳闻不能表达内心感受时,就产生了亲抚一曲琴曲的冲动。这样的冲动来势迅猛,既原始又强烈,让自己的理智根本无法抵挡。 随后的事情,就是跑遍各大音乐书店和乐器行,有了题图这张挂在墙上的古琴,和一些古琴相关的书籍。在当时,这些东西十分稀有,但无论如何也算找到一些,都是今日很难觅到的经典稀有甚至绝版的资料。 后来,工作繁忙、琴师难觅,三分热度退烧,学琴的事情就渐渐淡忘。自此半途而废,所有的资料也都束之高阁。紧接着初为人父,整天与屎片尿片为伍。只有在夜深人静时,偶尔被古琴的跑弦声惊醒,才会突然想起那个曾经做过的梦。
扬州行(三)
今夏赋闲,无所事事,管着一些音乐聊天群,和一帮乐迷纠缠在一起,共享天籁之音。因为女儿的缘故,常聊起琵琶和一些民乐。群友中,也不乏酷爱古琴之士,十分投缘聊得很起劲。常感慨道:伯牙善琴、子期善听,所谓知音也。 当时女儿的琵琶已考完九级,来年考完十级,就将无所事事了。听着琵琶发出的唧唧喳喳声,暗地里常一个人寻思:小家伙业余喜欢的乐器,琵琶之后,还学些什么呢? 此时,恰巧和诸友讨论着传统文化的话题,常从文化的话题中谈及古琴,又从古琴的话题中谈及更多的文化。喜欢古典文学的采萝,此时也十分钟情古乐,还购了一张用料考究的古筝作为生日礼物犒劳自己。然而,随着古琴话题越说越久,兴趣的转移也渐行渐远,从谈琴到弹琴,学琴的念头渐渐显山露水。 金秋十月的前夜,自己在无聊中筹划国庆长假的休闲。夜深人静,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发呆。把近阶段的大小琐事一串联,突然想起那个失落的梦。马上与家人友人商量,居然都是一拍即合。于是确定在国庆长假里,携家人去一趟扬州,专程拜访慕名已久的广陵派梅大师的弟子、斫琴高手张玉新君,企望觅得两张上好的古琴回家,续我十年的旧日梦。
扬州行(四)
常听友人说:非不得已,长假期间不可轻易外出。当时闻此良言,还是将信将疑。此次扬州之行一路走下来,不管在景点还是在旅途,均是得了应验。 一大早,赶到新建的上海南站长途客运中心。发觉原本宽敞安静的候车大厅里,今天却是人头济济、声音鼎沸,候车秩序和发车秩序均混乱不堪。在这样喧闹的环境里挤来挤去,感到十分不适和无奈。既制定了出行计划,习惯使然,还当严格执行。 硬着头皮排队候车,比原定发车时间约莫晚了一个多小时。好不容易坐上了高速大巴,许是因为阴雨天的缘故,加上出游的车子又多,一路上情况频频。时刻表上,班车应在上午十一时到达扬州,玉新兄那边,也都在等着共进午餐,但只见电话穿梭般告急,堵车的情况却丝毫不见改善。干瞪眼、干着急,直到下午三点多,饥肠辘辘时,班车才姗姗驶入扬州郊区。 不听友人言,吃苦在眼前。看来长假出游,实是无可奈何的事情。当时皱起眉头,即兴赋诗一首,歪诗云: 诸事皆不顺 走走又停停 才过江阴桥 又堵泰州城 前方遇车祸 大巴横路中 公路排长龙 再行未有时
扬州行(五)
进入扬州市区,赶到下榻酒店,看到玉新兄远远赶来。办妥住店手续,来不及吃午饭,直接赶往“琢琴堂”。途中,路过著名的五亭食品公司,玉新兄买了成箱的五亭包子回家。到达“琢琴堂”的第一件事,就是替我们蒸包子充饥。维扬点心闻名遐迩,再加饥饿是最好的调味品,这顿包子午餐直吃得天昏地暗,味道十分鲜美。提起扬州之行,女儿至今念念不忘五亭包子,常埋怨她母亲回家时没买几箱带回家吃。 吃罢包子餐,在客厅欣赏古琴。墙上挂的,除了玉新兄亲斫的古琴外,还有已故广陵派前辈梅曰强的国画和书法。先听玉新兄即兴弹奏《良宵引》和《梧叶舞秋风》,又试了几张琴的音色,女儿特别喜爱其中一张蕉叶琴,可惜此琴系某高人定制,名琴有主、悻悻作罢。拣三挑四,总举棋不定,最后有劳玉新兄和杜老师,选了两张音色清丽且相近的琴,一为神农式,一为灵机式。选琴之事,就此尘埃落定。接下来,开始商量如何给琴刻上名号,正说得高兴,杭州琴友小李夫妇携爱子匆匆赶到,据说也是为了觅一张好琴远道而来,大家都是同道中人。 晚上,三五琴友聚在玉新兄家吃晚饭。金秋十月菊香蟹肥,大闸蟹伺候。一边滔滔不绝地谈古论琴,一边吃得口水涟涟。席间,玉新兄还邀师妹樊老师一起弹琴助兴。琴友雅集,不亦乐乎;能说能吃,不亦君子乎。●李祥霆所题堂号●玉新兄斫琴●金奖证书
●名师证书●墙上挂的古琴●蕉叶琴●灵机式●神农式●梅曰强字画●梅曰强字画●古运河夜色●古运河夜色
扬州行(六)
次日安排,是自由活动。按玉新兄的指点,一早就去享受“冶春”的扬州特色小吃。赶到“冶春”,人满为患,好容易混迹进去,吃到的所有小吃全是套餐。食物和游客均匆匆而过,仿佛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一般。味道不错,但总觉得昨日的五亭包子更好吃。 接着游荷花池。扬州荷花池是免费景点,旅游团队很少光顾。泛舟湖上,看湖中碧波荡漾,水面荷叶田田,享受到片刻难得的幽静。下午赶到瘦西湖和大明寺时,那里却是人山人海。放眼望去全是游客,拍照取景非常困难,用人头挤挤形容,一点也不为过,其环境清净程度和荷花池相比简直天壤之别。●冶春小吃●荷花池●瘦西湖●大明寺
扬州行(七)
回到“琢琴堂”,已是黄昏时分。玉新兄正在为昨天选的那两张古琴刻字留号,很优雅的小篆体。字号的内容,是采萝引经据典早已拟订好的,用的是李清照的两句宋词,一曰清露晨流,一曰新桐初引。据说出处还挺有典故。 晚饭时分,琴友小李夫妇也都赶回“琢琴堂”,一起到玉新兄安排的餐馆用餐。以琴的名义,饕餮了一顿地道的维扬家常菜。餐毕,回“琢琴堂”,再赏古运河之夜景。因行程安排,次日均要打道回府。与玉新兄相约九寨再聚,留下各自电话,与杜老师和琴友小李夫妇道别。带上“清露”琴,留下“新桐”琴。拜托玉新兄将采萝的新桐琴长途专业托运。托运之路遥遥,自然不能夹带五亭包子和大闸蟹之类了。●返回已是黄昏时分●玉新兄正在为两张古琴刻字留号●一曰清露晨流●一曰新桐初引●精心雕琢●顺利完工●双琴合壁
扬州行(八)
上午抽空去了扬州八怪纪念馆,回程是下午的大巴。中午用罢午餐,背上琴囊打道回府。回程顺畅,一路清风明月。回到上海,正是灯火阑珊时。●八怪纪念馆●青砖铺就路面●南朝萧梁时期的铁镬●昼了公事,夜接词人●八怪生卒一览表●八百年古银杏。用此树的落叶和果子做成的书签和纪念品,十分精美。●隋炀帝下扬州,所看琼花据说就是这棵●飞檐●墨迹●修竹●画室
扬州行(九)
未及而立先思琴旧梦半圆已不惑一路轻歌回程路明月清风始相伴
本文转载自《残荷听雨》博客http://blog.tianya.cn/blogger/archives.asp?blogID=410062&idWriter=0&Key=0&CategoryID=529916&NextPostID=8618270&PageNo=2